青岛罗德泵业生产研发的转子泵已经应用于新疆的吐哈油田(点击了解业绩详情)与王家沟油库改造工程,多用于石油石化行业中污油提升、原油输送等工位上,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引导下,青岛罗德泵业分享在大环境下,新疆石油石化行业的新机遇。
2015年3月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能源资源领域,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区和全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潜力区和产区,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发上游油气资源还将面临地质、技术、投资等诸多风险和挑战,然而在应对这些风险的同时将迎来新的环境和机遇。
新疆非常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其中油砂、油页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煤层气在北疆地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油砂油方面,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6年)埋深500米以浅油砂油地质资源量26.7亿吨、可采资源量13.6亿吨,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油页岩油方面,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共有妖魔山、水磨沟、芦草沟、博格达山北麓区4个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油总地质资源量54.52亿吨、可采资源量20.28亿吨。煤层气方面,2005年国土资源部评价准噶尔、吐哈、塔里木等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达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的26%。
新疆地区油气探明程度总体较低,石油天然气探明率分别为22.2%、13%,均处于勘探早期阶段。2000年以来,新疆地区合计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45亿吨,年均3.2亿吨。其中,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7亿吨,年均2.3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8万亿立方米,年均1127亿立方米。伴随油气探明储量持续高基值增长,新疆地区油气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石油产量由2000年的1848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2796万吨,年均增长3.2%;天然气产量由2000年的35亿立方米增长至2014年的2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6%。2014年,新疆地区油气当量产量突破5000万吨,达到5030万吨。
进一步开展全疆可采资源评价以“摸清家底”。建议从国家和自治区层面设立新疆技术和经济可采资源评价专项,针对疆内可采油气资源潜力开展新一轮评价,进一步摸清家底,为未来疆内原油和天然气勘探部署、规划计划编制提供决策依据。新疆油气地质条件复杂,页岩油气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具有诸多特殊性。新一轮资源评价要根据海相和陆相碳酸盐岩等成藏机理及富集的规律,建立不同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的可采资源评价方法,确定疆内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和评价标准。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程度的提高,加强动态评价,突出技术进步对资源提高可采性的作用;强调评价资源的可采性、经济性和勘探开发一体化。
贯彻科技引领发展路线。依托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设立能源科技研发中心,以大型能源企业为主体,以重大能源项目为依托,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针对能源资源勘查、开发、转换、储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专项攻关。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重点加强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岩性地层、火山岩与白云岩特殊岩性等油气藏综合地质研究与勘探目标评价技术,加强超深层、超高压、缝洞型储层、致密储层的优快钻井与储层改造技术,以及超深层、碳酸盐岩、致密油气、稠油等类型油气高效开发技术,为油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继续坚持上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上游投资力度。2015年被认为是油气改革的关键一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7月,国土资源部决定对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公开招标出让,包括布尔津盆地布尔津、塔城盆地裕民、伊犁盆地巩留、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和敦煌盆地罗布泊东南等。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新疆地区克服当前油价风险造成的投资不足,夯实未来油气资源“增量上产”基础。
此外,2014年底,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的“丝路基金”,重点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新疆上游油气资源发展也可以积极争取丝路基金的支持。一方面,新疆地区可以争取丝路基金,直接投资疆内预期效益较好的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扩大投资规模,保障油气产量增长;另一方面,新疆地区可以争取丝路基金,投入与中亚五国的各类油气合作项目。